恒温恒湿机厂家

行业新闻
除湿装置的制造方法
栏目:行业新闻 时间:2023-08-18 08:48:47

  除湿装置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除湿装置。【背景技术】[0002]以往,在组合有干燥剂与热泵的除湿装置中,提出了具有2条风路和干燥剂部件的方案,这2条风路内流过相对湿度不同的空气且相互被分隔,该干燥剂部件以跨这2条风路的方式旋转自如地配置,且载持有进行水分的吸附、解吸的吸附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0003]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通过使构成为圆板状的干燥剂部件旋转,从而根据风路的相对湿度而产生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的吸附反应及将吸附的水分向空气中解吸的解吸反应。[0004]而且,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为了利用由热泵产生的冷凝热的一部分而将风路分割成两个,使通过干燥剂部件的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促进解吸反应,其余的冷凝热则向除湿对象空间直接放出。[0005]在先技术文献[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号(例如,权利要求1)【发明内容】[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0009]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通过使干燥剂部件旋转而产生吸附反应及解吸反应。因此,作为干燥剂部件的旋转机构,需要例如电动机等,相应地存在制造成本增加、消耗电力增大、或设备结构变复杂的课题。[0010]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设置了相互被分隔的2条风路。当空气在风路之间泄漏时,泄漏的空气会朝着阻碍吸附反应或解吸反应的方向发挥作用。因此,跨2条风路配置的干燥剂部件设置成与跨风路的部分进行接触。[0011]S卩,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干燥剂部件与分隔风路的部分进行滑动以避免风路间的空气的泄漏,因此存在相应地所需电动机转矩增大或消耗电力变大的课题。[0012]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干燥剂部件与分隔风路的部分进行滑动,因此存在如下课题:构件彼此摩擦而损伤,因风路间的空气的泄漏而使吸附及解吸的效率降低,并且需要用于修补该损伤的维修而使成本上涨。[0013]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为了将冷凝热的一部分用作干燥剂的解吸反应的热源而需要两条风路,从而存在如下课题:设备结构变得复杂,并且由于压力损失增加而使鼓风机动力增加,从而消耗电力增加。[0014]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室低温外气温时,对附设于室外热交换器的加热器进行驱动,抑制室外热交换器的结霜。然而,当露点温度在冰点以下时,难以抑制在热交换器产生的结霜,因此需要除霜运转,从而存在单位时间的除湿量较大地降低的课题。[0015]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中的至少I个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装置,该除湿装置能够实现抑制成本上涨的效果、抑制消耗电力的效果、抑制设备结构的复杂化的效果、及抑制吸附、解吸的效率降低的效果。[0016]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0017]本发明的除湿装置具有:第一风路,其供从除湿对象空间取入的空气流动;鼓风机构,其将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向第一风路取入;水分吸附机构,其设置在第一风路内,进行在第一风路中流动的空气所含有的水分的吸附、及将自身吸附的水分向在第一风路中流动的空气的解吸;第一热交换器,其与水分吸附机构相比设置在第一风路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其与水分吸附机构相比设置在第一风路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三热交换器,其与第二热交换器相比设置在第一风路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一节流机构,其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使制冷剂减压;及压缩机,其喷出侧与第三热交换器连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除湿装置使第一热交换器及第二热交换器选择性地作为冷凝器及蒸发器发挥功能。[0018]发明效果[0019]根据本发明的除湿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能够抑制成本上涨,抑制消耗电力,抑制设备结构的复杂化,抑制吸附、解吸的效率的降低。【附图说明】[0020]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除湿装置的概要结构例图。[0021]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水分吸附机构的饱和水分吸附量相对于相对湿度的推移的吸附等温线图。[0022]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除湿装置的计测控制系统结构图。[0023]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除湿装置的各模式下的温湿度推移的湿空气线图。[0024]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概要结构例图。[0025]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各模式下的温湿度推移的湿空气线图。[0026]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除湿装置的概要结构例图。[0027]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除湿装置的制冷剂压力和焓的变动的莫里尔线图。[0028]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除湿装置的概要结构例图。[0029]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除湿装置的各模式下的温湿度推移的湿空气线图。【具体实施方式】[0030]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0031]实施方式1.[0032][风路结构][0033]图1是实施方式I的除湿装置300的概要结构例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除湿装置300的水分吸附机构16的饱和水分吸附量相对于相对湿度的推移的吸附等温线图。图3是实施方式I的除湿装置300的计测控制系统结构图。参照图1?图3,说明除湿装置300的结构等。[0034]对本实施方式I的除湿装置300实施了能够抑制成本上涨、抑制消耗电力、抑制设备结构的复杂化、以及抑制吸附、解吸的效率降低的改良。[0035][结构说明][0036]除湿装置300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3;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一热交换器Ila及第二热交换器Ilb;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三热交换器Ilc;对冷凝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节流机构14;对制冷剂流路进行切换的四通阀15。该压缩机13、第一热交换器11a、第二热交换器11b、第三热交换器11c、节流机构14及四通阀15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A。[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第一热交换器11a、第二热交换器Ilb及第三热交换器Ilc一并总称为热交换器11。[0038]除湿装置300具有进行水分的吸附及解吸的水分吸附机构16、向热交换器11及水分吸附机构16供给空气的鼓风机构12。[0039]除湿装置300具有:被用于检测空气的温度及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Ia?Ie;被用于检测风速的风速传感器2;被用于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a?3h;基于温湿度传感器Ia?le、风速传感器2及温度传感器3a?3h的检测结果而进行四通阀15的切换等的控制电路4。[0040]除湿装置300具有至少设置了热交换器11及水分吸附机构16的省略了图示的风路(第一风路50)。除湿装置300中的该风路的上游侧设有与除湿对象空间连通、且用于将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取入到风路内的空气吸入口。而且,在除湿装置300中的该风路的下游侧设有与除湿对象空间连通、且用于将由除湿装置300除湿后的空气向除湿对象空间放出的空气放出口。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用实线箭头表示第一风路50的空气的流动。[0041](压缩机13)[0042]压缩机13的喷出侧与第三热交换器Ilc连接,吸入侧与四通阀15连接。压缩机13可以是例如由电动机(未图示)驱动的容积式压缩机。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13的台数没有限定为I台,也可以将2台以上的压缩机并联或串联地连接。[0043](热交换器11)[0044]第一热交换器Ila及第二热交换器Ilb中的一侧与节流机构14连接,另一侧与四通阀15连接。S卩,第一热交换器11a、节流机构14、第二热交换器Ilb串联连接。[0045]第三热交换器Ilc的一侧与压缩机13的喷出侧连接,另一侧与四通阀15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依次配置第一热交换器11a、第二热交换器Ilb及第三热交换器11c。[0046]热交换器11可以由例如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等构成,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由传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0047](节流机构14)[0048]节流机构14对制冷剂进行减压。节流机构14的一侧与第一热交换器Ila连接,另一侧与第二热交换器Ilb连接。[0049]节流机构14能够对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等,是能够通过步进电动机(未图示)调整节流部的开度的电子膨胀阀或在受压部采用了隔膜的机械式膨胀阀或毛细管。[0050](四通阀15)[0051]四通阀15能够切换制冷剂流路而切换制冷剂回路A的制冷剂的流动。四通阀15与第一热交换器Ila中的未连接节流机构14的一侧、第二热交换器Ilb中的未连接节流机构14的一侧、第三热交换器Ilc中的未连接压缩机13的喷出侧的一侧、以及压缩机13的吸入侧连接。[0052]四通阀15在后述的第一运转模式时,切换成将第三热交换器Ilc与第二热交换器Ilb连接,并将第一热交换器Ila与压缩机13的吸入侧连接。[0053]而且,四通阀15在后述的第二运转模式时,切换成将第三热交换器Ilc与第一热交换器Ila连接,并将第二热交换器Ilb与压缩机13的吸入侧连接。[0054](鼓风机构12)[0055]鼓风机构12向设置了热交换器11及水分吸附机构16的风路取入空气,并将取入到风路的空气向空调对象空间供给。在图1中,鼓风机构12作为被设置在第三热交换器Ilc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件进行了图示,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Ila的上游侧等。[0056]鼓风机构12是能够使在除湿装置300内的风路中通过的空气的流量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