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惯于制造“大宗商品”的世界钢铁制造商,如今正在走上以小批量、多品种为特色的差异化经营之路,强化服务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以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波兰的分公司,过去一次批量销售数百吨钢材,现在单笔规模降到50吨,同时还增加了特种钢材生产,重点承接一些复杂的组合订单,从而增加了盈利。
在英国,英荷钢铁生产商哥鲁氏旗下的一座大型钢铁厂,则干脆放弃生产大宗管材和棒材,只加工各种专用钢材。该厂技术人员通过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数十个步骤,在普通钢材的基础上制造出数以万计的派生产品,满足了不同客户的特定要求。这一独有的技术优势,使其身价百倍,印度塔塔钢铁(TataSteel)开出51亿英镑的收购价而至今未能如愿。
奥地利钢铁制造商奥钢联公司,则制造出“激光焊接钢板”,然后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将其直接冲压成汽车部件。这种钢板可以将不同成分的钢材焊接在一起,使汽车提高抗冲击、防腐蚀的综合性能,因而每吨售价800美元至1000美元,是传统钢板价格的两倍。著名的宝马公司便是其客户之一,将这种钢板用于制造汽车车门。
在芬兰,劳塔鲁基钢铁公司则专注于各种建筑型材,供建筑商用于房屋屋顶和排水管。不仅如此,企业还负责安装业务,既免去了客户自行装配之劳,也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效益。工厂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向客户提供建筑用钢材,材料成本仅占合同金额的20%,其余部分来自我们提供的设计、知识产权和管理技术。”
发生在不同国家的这些事例表明,在全球钢铁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钢铁生产商只有精细经营,以设计、分销和产品“定制”等服务来支持生产,才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赢得发展空间。
其实,不仅是钢铁业,其他制造行业也开始出现了更加注重服务的苗头。比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越来越多地开始提供设备维护等“服务项目”;瑞典除湿设备制造商蒙特公司则开始向那些经营场所遭洪水侵袭的客户提供除湿服务,而不仅仅是出售产品;美国爱默生工程公司,西格玛电器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的产业目录中有8000多种产品,并且能以100件的批量进行生产,以满足客户产品定制需求。
一些专家认为,这种“服务型制造业”的兴起,反映了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其特征是产业更加深化,分工更加细化。对于企业来说,只有采取灵活的、柔性的、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制造方式,才能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产业价值链的延长,一个企业很难做到在其各个环节都具有竞争力,应该将资源集中于最具有竞争力的环节,把握战略控制点,以获取更高的附加值。
注重在有形产品中增添更多的服务元素,对于制造商来说,还可以通过特色服务,保护自己的业务领域免遭对手入侵,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因为服务活动涵盖了诸多领域,从保养合同到设计工作,生产厂家将产品与服务组合起来提供给客户,还可以获得更高利润,获得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