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气象学认为,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和日照是反映自然气候的六个最基本的气象要素。传统中医则依据“天人合一”的理论,把自然气候要素定为“六气”,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同时还规定:如果自然气候因发生了反常的或急剧的变化,超出了人体所能适应的范围,则“六气就可成为致病的“六淫”。
从内容上说,中医的“六气”和气象学的六个基本气象要素是有密切联系的。例如,中医所说的“湿”、“燥”两气,与气象学中的湿度内容基本一致。当空气湿度过大时,人就容易遭到“湿淫”的侵害;而当湿度过小时,则需防的是“燥淫”。试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也不容易引起疾病。尤其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人体就要借助汗液的蒸发来排出热量。此时,空气湿度就显得特别重要。当空气湿度较高时,汗液蒸发速度很慢,人就有一种黏糊糊的感觉,非常不舒服。如果高温伴随着高湿(梅雨天气或者夏季雷雨来临前),还容易发生中暑现象。只有当空气湿度较低时,汗液蒸发速度才会较快,即使天热一点,人也会感到一种爽快。例如,同样是高温的天气,在广州往往是汗流浃背,在北京则不会这样。其实,北京的气温并不低,人体也并不出汗,只是因为北京空气湿度较小。
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人体健康不利。湿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如高山、海岛)工作、生活,还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湿痹症。但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体的水分,是人皮肤干裂,口腔、鼻腔粘膜受到刺激,出现口渴、干咳、声嘶、喉痛等症状,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现代医学还证实,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都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菌的繁殖和传播。科学家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的死亡率较高。
使用加湿器合理控制空气湿度,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所引起的疾病,保护人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