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方已经进入黄梅天,空气中弥漫着湿哒哒的气息。空气潮湿,加之气温升高,天气闷热,各种物品很容易发霉。
身体也要祛湿防“霉”
不仅物品和食物易发霉,人体也会因湿气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头重身困,四肢酸楚,关节酸痛、沉重、小便混浊、大便溏泄。身体总感觉不利索,萎靡不振。
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体较容易感受湿邪。而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超出了脾胃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的表现。因此此时宜健脾祛湿,祛湿有助于运脾,运脾也有助于祛湿。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脾虚人群可适当服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薏仁、白术、莲子、茯苓、藿香等,既健脾胃,又祛暑湿。
身边的健脾祛湿药
薏苡仁煮粥,古今皆有应用,民众多爱服食,历代医籍中也多有记载,唐《食医心鉴》、明《本草纲目》等均有收录。本粥可健脾胃,利水湿,尤其适合于脾虚泄泻、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盐、适量。先将薏苡仁洗净捣碎,备用。粳米淘洗后,与薏仁同入锅内,加适量水,共煮成粥,粥熟后,调入盐即可食用。
薏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消肿之功。应用薏苡仁煮粥,实为中医传统。唐代昝殷《食医心鉴》介绍:“薏苡仁粥治久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明代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亦云:“薏苡仁粥除湿热,利肠胃”。即使身无疾患之人,常吃些薏苡仁粥,也可以养生,十分有益。
将军巧用薏仁治瘴气
关于薏仁去水湿利脾的功效,《后汉书?马援列传》曾记载这样一则故事。东汉时,南方多瘴气(多指湿热蒸郁导致的疾病),伏波将军马援,奉汉光武帝刘秀之命,远征交趾(今两广一部分和越南中北部),平定南疆叛乱。由于将士水土不服,众多染上脚气,手足无力,疼痛,下肢水肿,马援采用薏苡仁煎水服食而愈。战胜后,马援载一车薏苡仁引种,但被人诬告,说他搜刮“明珠文犀”,马援当众将薏仁倒入桂林漓江之中,谣言不攻自破。后人为纪念清廉奉公的将军,将此山称为伏波,山中洞称为还珠洞,这就是现在漓江边上的“伏波胜景”
还可以用薏米炖冬瓜,冬瓜亦具有利水湿作用,合而用之,可利湿、消肿、减肥,对于有浮肿症状和多湿体胖的人,尤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