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除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有有效除湿同时还能再生排风的新风除湿机组。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
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目前,管道式新风系统主要部件为除湿转轮,除湿转轮表面涂覆有吸湿剂且表面分布有蜂窝状的多孔道。工作时除湿转轮缓慢的旋转,表面涂覆的吸湿剂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吸附后的转轮经过高温干燥气流吹干,使吸湿剂脱水再生进行重复使用。另,现有新风机组使用冷凝器进行除湿,压缩机功耗较大,不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节能前提下延长除湿转轮使用寿命,同时提升新风系统除湿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除湿机组的技术方案,其包括一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的风管,于所述风管内,且从其进风口至其出风口依次排布有过滤单元、前表冷冻水盘管、第一级除湿转轮、送风风机、中表冷冻水盘管、第二级除湿转轮、后表冷冻水盘管及送风风机,以获得新风的除湿流通通道;
所述风管上还叠加设置一再生风管,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及第二级除湿转轮均穿设于所述风管及再生风管之间,使得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具有分别对应风管及再生风管的除湿部分及再生部分,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具有分别对应风管及再生风管的除湿部分及再生部分;
所述再生风管具有入风口及排风口,所述入风口对接所述风管于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的除湿部分后的内腔,以获得部分再生风源头;所述排风口处安装一排风风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再生风管的入风口与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的再生部分之间设置第一蒸汽盘管;
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的再生部分与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的再生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蒸汽盘管;
所述排风风机置于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的再生部分与所述再生风管的排风口之间,以获得新风的再生流通通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与相邻的送风风机之间的风管开设有回风口或回风管。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包括初效过滤层及中效过滤层,所述初效过滤层靠近所述风管的进风口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风管上开设有三个排水口或排水管,各所述排水口或排水管均置于相邻的冷冻水盘管后。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风管靠近所述进风口及过滤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处安装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及一个风速仪。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表冷冻水盘管与第一级除湿转轮的除湿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的除湿部分与相邻的送风风机之间设置有第三安装点,所述送风风机与中表冷冻水盘管之间设置有第四安装点,所述中表冷冻水盘管与第二级除湿转轮的除湿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五安装点,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的除湿部分与所述第一蒸汽盘管之间设置有第六安装点;
所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安装点处分别安装有一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风管的出风口与相邻的送风风机之间设置有第七安装点,所述第七安装点处安装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和一个静压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蒸汽盘管与第二级除湿转轮的再生部分之间设置有第八安装点,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的再生部分与第二蒸汽盘管之间设置有第九安装点,所述第二蒸汽盘管与第一级除湿转轮的再生部分之间设置有第十安装点;
所述第八、第九、第十安装点处分别安装有一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的再生部分与所述排风风机之间设置有第十一安装点,所述风管的回风口或回风管处安装有第十二安装点;
所述第十一及第十二安装点处分别安装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和一个风速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除湿转轮及三个冷冻盘管的交错设置形成一个有效除湿的结构,且利用过滤单元对进入新风系统的空气进行有效过滤,从而提升结构中各除湿转轮的使用寿命,同时,于再生风管内交错设置有两个蒸汽盘管,进行对各转轮的除湿及空气再生,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
另,本新型中还增加了多个安装点位的设置,其中各点位均设置有不同的监测部件,从而能有效的进行对整个系统的监测及监督,达到准确测量每一段空气状态,预设逻辑自动控制各蒸汽和冷冻盘管上安装的调节阀开度,优化蒸汽及冷冻水的使用量,从而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管道式新风系统主要部件为除湿转轮,除湿转轮表面涂覆有吸湿剂且表面分布有蜂窝状的多孔道。工作时除湿转轮缓慢的旋转,表面涂覆的吸湿剂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吸附后的转轮经过高温干燥气流吹干,使吸湿剂脱水再生进行重复使用。另,现有新风机组使用冷凝器进行除湿,压缩机功耗较大,不节能。
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新风除湿机组的技术方案,其包括一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的风管,于所述风管内,且从其进风口至其出风口依次排布有过滤单元、前表冷冻水盘管、第一级除湿转轮、送风风机、中表冷冻水盘管、第二级除湿转轮、后表冷冻水盘管及送风风机,以获得新风的除湿流通通道;
所述风管上还叠加设置一再生风管,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及第二级除湿转轮均穿设于所述风管及再生风管之间,使得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具有分别对应风管及再生风管的除湿部分及再生部分,所述述第二级除湿转轮具有分别对应风管及再生风管的除湿部分及再生部分;
所述再生风管具有入风口及排风口,所述入风口对接所述风管于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的除湿部分后的内腔,以获得部分再生风源头;所述排风口处安装一排风风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新风除湿机组的技术方案,其包括一实现送风且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的风管1,及叠加于所述风管1之上且用于排放的再生风管2,所述再生风管2有入风口及排风口;所述风管1的进风与室外空气对接,所述出风口与室内空气对接,所述再生风管2的入风口与所述风管对接,所述再生风管2的排风口与所述室外空气对接。
如图1所示,于所述风管1内,且从其进风口至其出风口依次排布有初效过滤层11、中效过滤层12、前表冷冻水盘管13、第一级除湿转轮3(即前除湿转轮)、送风风机14、中表冷冻水盘管15、第二级除湿转轮4(即后除湿转轮)、后表冷冻水盘管16及送风风机17,以获得新风的除湿流通通道;
上述第一级除湿转轮3及第二级除湿转轮4均穿设于所述风管1及再生风管2之间,使得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3具有分别对应风管及再生风管的除湿部分及再生部分,所述述第二级除湿转轮4具有分别对应风管及再生风管的除湿部分及再生部分;
所述再生风管的入风口对接所述风管1于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的除湿部分后的内腔,以获得部分再生风源头;所述再生风管的排风口处安装一排风风机21。
如图1所示,所述再生风管2的入风口与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3的再生部分之间设置第一蒸汽盘管22;
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4的再生部分与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3的再生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蒸汽盘管23;
所述排风风机21置于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3再生部分与所述排风口之间,以获得新风的再生流通通道。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3与相邻的送风风机14之间的风管1开设有回风口或回风管,以接入室内回风。
如图1所示,所述风管1上开设有三个排水口或排水管,各所述排水口或排水管均置于相邻的冷冻水盘管后,即所述前表冷冻水盘13管后方设置有一排水口或排水管,所述中表冷冻水盘管15后方设置有一排水口或排水管,所述后表冷冻水盘管16后方设置有一排水口或排水管。
根据上述结构,室外新风由说明书附图1的中风管的进风口进入,先经过两道滤网过滤后,由前表冷盘管13降温除湿,再经过第一级除湿转轮3的除湿部分除湿,随后通过回风口或回风管接入室内回风并混合室内回风,经过中表冷盘管15降温,再经过第二级除湿转轮4除湿部分除湿,随后风流一分为二,大部分干燥风经过后表冷盘管16调温后通过风管1的出风口送往室内,另外一部分风流转至转轮再生风管2内,先经过后第一蒸汽轮盘22升温,随后经过第二级除湿转轮4再生部分而带走第二级除湿转轮23内的水汽,随后经过第二蒸汽盘管23升温,再经过第一级除湿转轮3再生部分而带走第一级除湿转轮内的水汽,随后该部分风流经过排风机21及再生风管2的排风口排入外气。上述的第一级除湿转轮3及第二级除湿转轮4以恒定速度转动,完成吸湿和再生的过程。
如图1所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两台送风机14、17,一台排风机21,两道滤网(即两过滤层11、12),两道除湿转轮3、4,三道冷冻水盘管13、15、16及再生风管2,其中所述三道冷冻水盘管分别为前表冷冻水盘管13、中表冷冻水盘管15及后表冷冻水盘管16,两道除湿转轮分别为第一级除湿转轮3及第二级除湿转轮4,多种除湿转轮设计且两个除湿转轮之间还穿插设置有三道冷冻水盘管,实现延长除湿转轮使用寿命的目的,同时,于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3之前设置有过滤单元,进一步提升除湿转轮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于所述除湿机组内还设置有多个安装点,具体如下:
所述风管12靠近所述进风口及初效过滤层11之间设置有第一安装点a点,所述第一安装点a点处安装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及一个风速仪,用于检测室外空气的温湿度及进风量,控制前表冷冻盘管13上安装的调节阀开度,使第二安装点b点温湿度控制在预设值;
所述前表冷冻水盘管13与第一级除湿转轮3的除湿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安装点b点,所述第二安装点b点处安装有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过完前表冷冻盘管13后的温湿度,计算含湿量,与j点温度配合控制第二蒸汽盘管23上安装的调节阀的开度,使转轮满足吸湿的要求;
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3的除湿部分与相邻的送风风机14之间设置有第三安装点c点,所述第三安装点c点处安装有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过完第一级除湿转轮3的除湿部分后的温湿度,计算含湿量;
所述送风风机14与中表冷冻水盘管15之间设置有第四安装点d点,所述第四安装点d点处安装有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过新风及回风混合后的温湿度,计算含湿量,控制中表冷冻盘管15上安装的调节阀开度,使e点温度处于预设值。
所述中表冷冻水盘管15与第二级除湿转轮4的除湿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五安装点e点,所述第五安装点e点处安装有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过过完中表冷冻盘管15后的温湿度,计算含湿量,与h点温度配合控制后第一蒸汽盘管22上安装调节阀的开度,使转轮满足吸湿的要求;
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4的除湿部分与所述第一蒸汽盘管22之间设置有第六安装点f点,所述第六安装点f点处安装有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过完第二级除湿转轮4的除湿部分后的温湿度,计算含湿量;
所述风管1的出风口与相邻的送风风机17之间设置有第七安装点f点,所述第七安装点g点处安装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和一个静压传感器,用于检测过完第二级除湿转轮4后的温湿度,计算含湿量及送风静压,控制后表冷冻盘管16上安装的调节阀开度,控制送风温度;所述第一蒸汽盘管22与第二级除湿转轮4的再生部分之间设置有第八安装点h点,所述第八安装点h点处安装有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过完后第一蒸汽盘管22后的温度;
所述第二级除湿转轮4的再生部分与第二蒸汽盘管23之间设置有第九安装点i点,所述第九安装点i点处安装有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过完后第二级除湿转轮4再生部分后的温度;
所述第二蒸汽盘管23与第一级除湿转轮3的再生部分之间设置有第十安装点j点,所述第十安装点j点处安装有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过完第二蒸汽盘管23后的温度;
所述第一级除湿转轮3的再生部分与所述排风风机21之间设置有第十一安装点k点,所述第十一安装点k点处安装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和一个风速仪,用于检测过完第一级除湿转轮3的再生部分后的温湿度及风量;
所述风管1的回风口或回风管处安装有第十二安装点l点,所述第十二安装点l点处安装有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和一个风速仪,用于检测过室内回风的温湿度及风量;
上述结构的设置,达到准确测量每一段空气状态,预设逻辑自动控制各蒸汽和冷冻盘管上安装的调节阀开度,优化蒸汽及冷冻水的使用量。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